首页 资讯 科技 财商 汽车 家电 文娱 生活
 > 资讯

涅槃重生:九江市柴桑区百年古刹眠龙寺重建纪实

2025-07-07 来源:互联网

在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与城门镇交界处的小石山脚下,静卧着一座承载着数百年香火的古刹——眠龙寺。其肇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历经沧桑,不仅是当地约五百余信众虔诚礼拜的宗教圣所,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然而,历史的洪流也曾带来无情的冲击,1954年,一场滔天洪水席卷而来,眠龙寺不幸损毁倾颓。此后数十载,重建之愿虽萦绕心间,却未能实现。信众们只能在旧址上寄托哀思,延续着那份虔诚的香火。

转机出现在1996年,新合、城门两镇的部分信众自发筹集微薄资金,在故址之上搭建起数间简易房舍。奈何财力有限,又乏专业规划,所建房屋结构脆弱,既无地脚梁,也无框架立柱,仅以砖墙支撑。2005年一场地震后,墙体多处开裂,隐患丛生,此后仅由在家居士勉力看护,无僧人愿意来常住。

时代变迁,法缘再续。2020年,依据国家宗教政策要求,宗教活动场所需由出家僧人主持。小石村村支书胥德清遂亲赴名刹东林寺,诚邀本通法师高足——道藏法师,肩负起复兴眠龙寺的重任。

2021年底,道藏法师毅然来到眠龙寺常住。彼时的眠龙寺,断壁残垣,荒草丛生,破败不堪,几无立足办道之地。道藏法师入住首日,便躬身洒扫,拔除荒草,粉刷墙壁,以最快速度营造出最简朴的安身之所。

饮水更是艰辛异常,初始只得依赖雨水、河沟之水。信众刘年春居士感念其难,不辞辛劳,每日跋涉两公里崎岖山路,肩挑清泉供养寺僧。一担甘霖,僧众常需节俭度用半月之久,其艰辛可想而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22年5月,眠龙寺终于获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重获合法身份。然而,喜悦未久,同年盛夏,危机突现,毒蛇潜入道藏法师居住的寮房。危急时刻,信众陈东夫妇闻讯,星夜疾驰,五分钟内火速赶到,以夹钳除险,其护法赤诚令人动容。

道藏法师于自2022年的一片荒芜开始,法师亲自规划,雇请挖机整地造山,更以一己之力购苗栽植,悉心呵护,终使园内嘉木葱茏,花草葳蕤,生机盎然。寺庙基础设施亦逐步完善:2022年底,寺内通上了水电,告别了原始的照明与取水方式;2023年春天,幸赖当地大功德主陈居士(信众敬称“陈大菩萨”)慷慨捐资,一条宽2.6米、长约1000米的专用水泥路直通山门,泥路终成通途。

经九江市住建部门严格鉴定,寺内大殿(约130平方米)及一处寮房(约65平方米)均被评定为D级危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僧俗大众的生命安全,面对危局,为确保常住僧众安全及满足信众听经闻法的需求。2023年9月,历经多方努力与等待,危房改造准建证终获批准。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人民政府及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相继发文,正式批复同意重建眠龙寺大雄宝殿。

重建之路,道阻且长。在道藏法师的悲心愿力感召下,十方信众踊跃解囊,共募集善款七十余万元,大雄宝殿重建工程得以艰难启动。一砖一瓦,凝聚着无尽心力;一木一石,承载着殷切期盼。法师亲力亲为,率领僧俗大众,披荆斩棘,历经千辛万苦,至2025年底,巍峨庄严的大雄宝殿终于在万众护持下拔地而起,寺中后花园亦非昔日光景。

(上图为道藏法师在湖南紫林庵)

如今,眠龙寺常住僧众三位。道藏法师秉持“人养庙,而非庙养人”的朴素理念(其身体力行,已参与建设三座寺院),率众清修,精进不辍。提及重建历程,法师感慨万干:“殿宇虽成,实属不易。其间艰辛不足为外人道,更负有不少重建债务。”据悉,道藏法师全家四口出家,其中男众(庐山东林寺祖孙三代:爷爷、叔叔、孙子)。

眠龙寺的重生,是信仰力量的彰显,是僧俗同心、共克时艰的史诗。从废墟危房到宝殿重光,从荒烟蔓草到清净道场,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虔诚与无尽的大愿。它不仅仅是一座寺庙的复兴,更是一盏历经风雨却愈加明亮的精神灯塔,继续照亮着小石山脚下信众们的心灵归途。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4 吉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内容相关请联系Q:23009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