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科技 财商 汽车 家电 文娱 生活
 > 资讯

博原资本2024年度合伙人会议暨产业大会:立足本土创新,布局全球市场

2024-11-04 作者:lulu

近日,主题为“立足本土创新,布局全球市场”的“博原资本2024年度合伙人会议暨产业大会”在苏州圆满落幕。

活动现场聚集了行业内众多从业精英,对产业升级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讨论。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博原资本作为博世集团旗下市场化投资平台,自 2021年启航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在前沿科技、产业升级等方向发掘极具潜力的创新型企业。

当天,博原资本管理合伙人及董事长蒋红权博士以《拥抱挑战,共创机遇》为题目与博世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徐大全博士一同探讨了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聚焦话题。徐大全博士作为博原资本的顾问一直以来给予了博原巨大支持。蒋红权博士表示:“博世在全球有着长期且广泛的积累。当下国内的汽车及绿色出行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也产生了巨大的机遇。博原资本正积极利用博世全球化网络赋能企业出海拓展全球业务。作为博世第一个且是唯一一个引入外部资金的体外市场化机构,博原和集团有着紧密的绑定和系统性的协同。我们非常有信心在时代浪潮中对产业协作、行业发展、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博原资本管理合伙人及CEO朱璘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发现产业链有很多新的机会,很多优质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在国际化布局的前提下,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下西洋在不断发生,这是急速全球化的趋势,也会成为博原资本下一个布局的主要方向。”他还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大会的交流,使得大家能够对博世集团、对博原资本有更深的了解,进而成为创业和行业发展路上的紧密合作伙伴。

当天活动围绕产业投资的各类话题进行了探讨,设置了包括炉边对话、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诸多环节,内容涵盖绿色出行科技、AI、出海、再全球化等多个话题,为在场的所有人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内容盛宴。

一、拥抱挑战,共创机遇

在 2024 年,如果说哪个产业最受人关注,那无疑是 AI,但要论哪个产业变化最快,或许汽车产业才是当仁不让。当下,我国汽车产业历经多轮发展,已然来到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宏观视角审视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对于所有汽车企业而言,这是至关重要的命题。

由此,徐大全博士也分享了他的见解。过去两周的发展态势,让人们对第四季度燃起新的希望。尽管去年四季度基数较高,但政策支持有望为汽车产业注入新动力。政府承诺实现 5% 的 GDP 增长目标,而汽车生产制造对 GDP 的变化反应迅速,因此其在第四季度的表现值得期待。

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拥有 14 亿人口,汽车保有量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二三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及偏远地区,汽车需求潜力巨大。对此,徐博士认为,中国主机厂在生产制造效率方面优势显著,应找准车型定位,提升性价比,凭借良好的车辆性能赢得市场和口碑。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国外建厂数量不断增多,这必然会对中国汽车总产量产生一定影响。但在徐博士眼中,这并非全然是坏事,“我对自主品牌在国外的发展充满信心,” 他强调,“企业要积极应对挑战,一方面,要降本增效,与供应商共同分担压力,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对高端技术的开发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 AI 技术,中国公司在这方面发展迅猛,潜力巨大。”

博世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持续看好,并坚定在华投资。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公开表示:“中国是博世的重要市场和关键的技术创新阵地。我们仍将致力于在华投资,以技术创新驱动本土发展。” 博原资本正是博世重仓中国战略的产物。

徐大全博士在本次大会上指出:“博原的运作得到了博世管理团队的大力支持,所投资的公司也能够与博世形成战略合作。博原团队的组建是基于战略发展的考量,一些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很难依靠一家公司独立完成,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对我们至关重要,通过投资与他们建立战略合作,共同开创新产品、新技术、新领域,意义非凡。”

徐博士还提到:“对于博原投资的企业而言,未来它们有众多与博世合作的机会。此外,博世与所有主机厂关系良好,博原投资的公司可以借助我们迅速与主机厂建立联系,促进业务互动。还有一个优势是,可以利用整个博世内部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被投资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路线进行评估。通过博原,我们还结识了大量市场化投资方,从而创造更多合作可能。大家齐心协力做好投资,所以我对博原资本十分看好,并愿意全力支持。”

蒋红权博士认为,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各企业纷纷加大出海战略,以此开辟新的增长路径。在出海策略方面,徐博士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仅主机厂要布局海外,零部件企业也应积极出海。在人才方面,需要有具备本土化思维且传承中国文化的人才来管理企业,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汽车产业在政策推动下,即将迎来全新的增长机遇。政府对 GDP 增长的承诺以及对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将有力地刺激汽车生产制造。因此,蒋红权博士认为,企业若想把握机遇,在出海过程中除需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加强本土化运营外,还应持续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捷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实现持续扩张,进而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演变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新能源商用车的绿色革命

抢占市场是汽车产业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更不可忽视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放在当前的语境下,则是“双碳”理念。

在活动中,卡文汽车副总经理艾子良就阐述了自己对于新能源商用车实现双碳目标的观察,“到 2050 年,绿色能源占比将达到 68%,中国正全力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变。交通领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其中公路运输占整体碳排放的 80%。“

他还表示,商用车虽然在中国汽车保有量中占比仅有 12%,但碳排放却超过一半,新能源化是实现碳减排的必由之路。

当下,新能源商用车已经成为了商用车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物流产业发展不均衡,运价下降、油价贵等问题导致客户购车愈发谨慎,由此引发了产业生态、商业生态、客户生态的巨大变化,这也对主机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艾子良看来,新能源商用车的核心战略课题是替代油车,大电长续航的产品将成为主流。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新能源商用车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创新不足所导致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不尽如人意等,另一方面则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充电桩、加氢站等配套设施不足,限制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推广应用。

因此,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角色,在新能源车市场飞速增长的同时,企业更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同时,政府方面也需要加大对于新能源商用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充电桩、加氢站等配套设施,为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产业升级,技术为王

汽车产业链的升级,技术是绕不开的一环,而在这其中,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和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使得开发速度加快,软硬件分离和解耦正在发生,这有助于车的共同开发和快速上市,同时也能让用户在车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获得新的功能惊喜。”博世中国技术战略总监、AUTOSAR 中国代表荆喆在演讲中表示。

未来,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和软件定义汽车将使汽车更加智能化,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推动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减少对传统燃油的依赖。

荆喆也指出,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是为了实现车里面更多新的功能,需要更强算力的计算机进入车内,同时实现软件的更新和升级。伴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的汽车也将会为用户带来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四、再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当全球化的话题不再新鲜,我们就可以意识到,全球化已然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再全球化”,那么在这样的趋势下,汽车产业又该如何更好地践行出海战略?

在悠跑科技创始人李鹏看来,中国汽车行业的出海是“被逼”的,是因为国内卷不动了才考虑借着电动车的趋势走向全球。“整车出口作为中国出海和全球化的话题是错误的,因为整车作为消费品必须符合当地市场需求,在合资企业车型、中国犯下所有错误,我担心中国车企在出海的过程中都要反向的再犯一次。”

因此,车企在出海时比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拥有出海型企业的思维,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在海外市场犯下中国模式的错,而之所以中国模式可以跑通,是因为“很大程度中国消费者在买电车的时候不止是电车,更买的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化体验。”

而在X - MOTORS CEO李晓萌看来,出海并不是被动的事情,需要企业有清晰的规划和敬畏之心,“任何一个企业在国内混的不好而被迫出海,最后一定没有好结果,一定是你在国内有一定的行业地位,有一定的积淀,主动规划、发力,对于未来有清晰的想法后再出去才有可能成功,此外还要敬畏当地的文化、商业、市场需求甚至饮食等等,尽量做当地市场的倾听者、资源的整合者,或者一个创新的发起者。”

而在出海这方面,艾子良认为要慎重考虑企业的战略选择、目标国家以及业务模式等等,还有就是满足当地的政策法规,“如果我们要出海的话,首先要满足当地的政策法规,比如欧洲,除了整车之外,油车排放,电池和电池法案,碳积分。每一项要求的都很严,但是这种严的趋势之下,我觉得其实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出海企业的挑战,同样也是机遇。”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在再全球化的背景下,汽车产业链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中国汽车企业出海可以拓展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最优规划。

但同时,汽车企业也面临着文化差异、法规不同、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对当地市场的调研,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推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五、AI+的应用与挑战

诚如开篇所说,在当下所有产业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便是AI,而AI与产业链相结合,也解决了产业升级中的许多需求,但依旧存在许多仍待解决的痛点。

在AutoCore.ai创始人/CEO张旸看来,生成式AI尚不能解决工业控制环节中的所有问题,主要难点在于模型本身对数字型数据的处理能力有限,以及基于大模型和特定行业数据训练出精度足够的模型的假设尚未被证明。

“只能说发展是有阶段的,可能冲的太猛掉下去了死得更快,但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只是希望选择相对比较冷静的方法,冷静的态度看待从基础建设,从芯片到计算平台,从infrastructure到计算能力,有多少钱去烧这个过程,再到你是做应用还是做场景,每一个点都有机会,未来是非常美好的。”张旸表示。

在这一点上,博世中国副总裁刘敏也有相同的看法,她认为对AI要有正确的期待,产业方在拥抱 AI 时应分探索性投入和现实业务投入两种。在工业领域,数据的共享和隐私保护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很多应用或者很多企业能够跑的更快,其实我觉得是一个找度的问题。”她表示。

前Graphcore大中华区CEO卢涛分享了对大模型的看法,认为要对大模型有精准的定位,提高个人认知水平,善于问正确的问题。“进入智能化时代后,今天的经济型法则是什么法则,有很清晰的脉络或者法则后,能调动整个产业上下游从芯片到极处软件到应用软件。大家知道我大概怎么样,一年后世界会怎么样,两年后大概世界怎么样,这个事情就会往前推进了。”

总结来说,AI 在汽车产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企业需要加大对 AI 技术的研发投入,解决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等问题,推动 AI 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要正确看待 AI 的作用,合理分配探索性投入和现实业务投入。

未来,AI 将在产业时代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 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

六、最后的总结

未来,伴随着“再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产业升级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也将愈发明显,在这样的趋势之下,身处浪潮中的各方不仅需要提升自己的实力,更需要共同努力,竞争合作,共同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产业发展的道路。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4 吉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内容相关请联系Q:23009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