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科技 财商 汽车 家电 文娱 生活
首页 > 科技

现场|在上海“相遇”海昏侯:百余文物感受煌煌大汉

2024-01-08 来源:互联网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鸿雁回首,耿耿海昏孤灯;麟趾足赤,煌煌大汉气象。

2011年开始发掘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侯国遗址。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堪称一部反映汉代鼎盛时期璀璨文化的百科全书。

2023年12月29日,展览“相遇海昏侯——西汉刘贺墓精品文物展”在上海闵行区博物馆开幕。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展览由闵行博物馆与南昌汉代海昏侯遗址博物馆共同举办,呈现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110件文物,包括透雕龙凤虎纹玉佩、龟钮无字玉印、褭蹏金、麟趾金、雁鱼形铜灯等精美文物。据悉,这也是海昏侯文物第一次来到上海。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

汉承秦制,郡国并行。除郡县制外,西汉并行封国制。列侯封地称为国,金印紫绶,有封邑、设家吏、食租税。海昏侯国范围大致包括今天南昌市新建区北部、永修县、武宁县、靖安县、安义县、奉新县,以及被湖水淹没的今鄱阳湖西南部。侯国都城位于今南昌市新建区北部。

2011年开始发掘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位于都城紫金城外西南角墎墩山,呈梯形,面积约四万六千平方米。四周绕以园墙,东、北两侧设门,门外有门阙建筑。内有完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园内以海昏侯刘贺墓(M1)和夫人墓(M2)为中心,另有7座祔葬墓(M3-M9)、1座车马坑(K1)、多口水井,多处高等级礼制建筑基址和祭祀设施。

考古学者认为,作为遗址最核心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不仅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以“汉制”为代表的列侯标本墓,而且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


展厅中的多媒体,讲述刘贺墓的结构


考古人员在车马坑中清理马车车轮(资料图)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分为“豫章海昏”和“王侯威仪”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海昏侯国以及初代海昏侯刘贺那由王而帝,由帝而民,由民而侯的传奇人生经历,第二部分则依托刘贺墓的出土文物,着重描绘汉代王侯贵族生活,以物言事,表现刘贺本人的生活状态、风雅意趣与精神追求。


展厅入口


大堂的“驷马安车”


展厅现场,与马车相关的文物

在博物馆大堂,摆放了一辆“驷马安车”装置,以彰显“刘贺墓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实马陪葬坑的汉墓”;相对应的展厅里,则有一组与马车相关的文物,讲述侯王出行的故事。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营造更浓郁的观展氛围,此次展览以半实景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展厅内部将对汉代侯门生活进行概念化创作,力争让观展体验接近于在汉代贵族之家中行走。


龟纽无字玉印


展览现场,奏章木牍

展厅开端,除了能见到关于海昏侯生平足迹的介绍外,还可以在展柜内看到龟纽无字玉印与奏章木牍。其中,龟纽无字玉印,方形印身,龟纽,印面无字。无字玉印在汉代诸侯王墓中常见,满城汉墓、南越王墓均有出土。除此枚玉印外,刘贺墓还出土了“刘贺”玉印和“大刘记印”两枚玉印。而展出的奏章木牍则是刚被修复后的文物。闵行博物馆宣教科主任徐迪表示,“刘贺墓中出土了5200多枚竹简,这枚‘臣贺’奏章木牍是刚刚被修复好就被带来闵行博物馆进行首展了,上面可以辨认出’帝陛下臣贺昧死再拜谨使陪臣行家丞事仆臣饶居奉元康’等文字。”


展览现场,透雕龙凤虎纹韘形玉佩

透雕龙凤虎纹韘(shè)形玉佩,材质为和田白玉,有灰沁。片状,镂空浅浮雕。韘体中孔圆大,中间再起一棱并于顶部出尖,两削斜肩,刻卷云纹。边缘出廓,右侧为直贯而上的螭虎和凤鸟,左侧是蜿蜒的神龙,张口含珠,上额向后微卷。左右两侧相互配合,形成一种动感美。韘形佩造型灵动,纤巧玲珑,清逸脱俗。


螭纹玉剑格

螭(chī)纹玉剑格,器物截面为菱形,两端薄,中间厚,正面饰高浮雕螭纹,梯形头,尾长而蜷曲,身呈 S 形,造型灵动。刘贺墓玉剑格20多件,有和田玉、玛瑙、灰岩、辉岩石等材质,两面多琢兽面纹、螭纹。穿孔有长方形、椭圆形和菱形等,孔中留有制作时的管钻痕和线锯拉丝痕。


玉剑璏

玉剑璏(zhì)属玉剑饰的一种。所谓玉剑饰,即镶嵌在剑柄、鞘上,用作装饰的玉质附件之统称,通常以剑首、剑格、剑璏和剑珌为一组。一般剑首镶嵌在剑柄之首端;剑格置于剑鞘与剑柄交界之处;剑璏固定在剑鞘上,供穿系革带以连结腰间的器物,剑珌则是嵌于剑鞘末端的装饰品。

侯国府中的金、灯、炉等文物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多金王朝。西汉视黄金为上币,除继续使用前朝饼形金、楚金钣外,还仿铸饼形金、新铸褭蹏金、麟趾金、金钣。皇帝颁赏功臣,动辄赐金上万。

而海昏侯刘贺则“坐拥万金”,据悉,刘贺墓出土黄金器物478件,有饼形金、褭蹏金、麟趾金、金钣,合计115公斤;刘充国墓亦出土褭蹏金2件。这是迄今中国汉墓考古发现黄金数量最多的一次,见证西汉“黄金时代”。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展出部分刘贺随葬于墓中的饼形金、褭蹏金、麟趾金等各种形制的黄金,组成了最为耀眼的展柜。


展览现场,饼金 海昏侯博物馆藏

刘贺墓出土饼形金共385件,此次展出有20件,每枚重约250克,纯度极高,经检测达99%,甚为罕见,金饼呈不规则圆形,饼块状,厚缘,周边凸起,中心内凹,大小厚薄不等,是汉代黄金冶炼技术的实物见证。

这些饼形金,即为酎金。汉宣帝元康三年,即公元前63年,刘贺被封为海昏侯,同时命其“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无权再向皇帝进献酎金,这些金饼只能埋进墓葬。刘贺墓出土饼金是汉代高级贵族财富象征及酎金制度的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展览现场,褭蹏金 海昏侯博物馆藏

其中,褭(niǎo)蹏(tí)金又称马蹄金,始铸于汉武帝时期,以其形模仿天马的蹄趾而得名。刘贺墓的褭蹏金主要出土于墓室两个空间,一是主椁室西室最北部放置榻的地方及榻的底部;二是内、外棺之间,主棺的头厢部位及棺的南部。共出土48件,其中大褭蹏金17件,小褭蹏金31件。大、小褭蹏金其形相似,均为马蹄状,中空、斜壁,前壁高、后壁低,呈一斜面,底为较为规整的圆形。上部口沿外部周缘饰金丝掐成的一组纹饰,其下为几圈横向波纹,上口嵌琉璃面或玉面,通体抛光,十分华丽,底部铸有或贴有上、中、下字。褭蹏金象征着祥瑞,主要被帝王用来赏赐那些效忠于皇室、有军功的大臣。

刘贺作为汉代列侯,器不厌美,食不厌精。其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其生前使用过的精美器物,尽显贵族风范。本次展览中展出的雁鱼形铜灯、鎏金神兽形青铜虡、透雕龙凤虎纹韘形玉佩、神龟载鹤形座青铜炉等,个个设计精妙,装饰华美,代表着当时工艺的巅峰水准。


展厅现场,雁鱼形铜灯 海昏侯博物馆藏

据悉,雁鱼形铜灯是一对,此次来上海的是其中的一座,还有一座则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里展出。雁鱼形铜灯由雁首衔鱼、灯罩、灯盘(残缺)、灯座四部分套合而成。整体造型奇特,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体态宽肥,颈修长,身两侧铸出羽翼,有短尾,双足并立,掌有蹊。雁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及雁颈、体腔均中空相通。灯盘圆形,直壁,浅腹,内有两道直壁圈沿。灯以大雁颈脖为导烟管,将油脂燃烧产生的烟雾导融于大雁腹部水中而达到室内清洁。整器造型写实、设计巧妙,技艺高超、保存较好,具有先进的环保理念,集美观与实用一体,体现了汉代的美学理念和制造水平。


青铜缸灯

青铜缸灯,结构繁复,由器座、托盘、侧面灯罩、顶部灯罩和弧形烟管组成。器座为球形腹鼎,兽蹄足,肩部两侧有弧形向上的出烟管。座上有一圆形托盘,盘底有一圆筒,可与底座相套。托盘内有一圆形灯盘,两者之间有两个可分离的弧形灯罩,移动灯罩,可挡风和调整光照方向。此灯利用虹吸原理,灯腹装水,烟通过烟管到达腹中溶于水,防止了燃油灯对室内造成污染,更利于照明之用。

缸灯是汉代出现的灯具,以其独特的造型、多功能的用途和精湛的工艺,深得贵族豪门的喜爱。《广雅·释器》说“凡铁之中空而受枘(rui,音锐)者,谓之缸”,即空管状结构。缸灯常被设计成人、牛、凤和雁鱼等造型,巧妙利用形体本身的部分作为导烟管如人的手臂,牛的双角,凤、雁的颈部等。


五连枝青铜灯

五连枝青铜灯为组合灯具,通体鎏金,分为灯座、灯柱、灯枝和灯盘四部分,整器似树形,灯体部分构造成树枝状,枝顶嵌有灯盘。灯座呈圆形,镂空雕刻两组动物型纹饰,形似龙纹。灯柱细圆,整体一节,底部呈喇叭状与灯座相连。灯枝分上下两层,每层从灯柱两侧对称伸出横向的S形曲枝,以榫卯结构和主杆相连。连枝灯的造型取材扶桑神话,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至汉代极为流行。这件连枝灯出土于主椁室西室南部,与博山炉配套使用,蕴含汉代盛行的“升仙”思想。


青铜博山炉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10余件博山炉。其中,博山炉,因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作为焚香器具,将香料放在炉中燃烧,香气从出烟口中袅袅升起,好似仙山云气缭绕,反映汉代人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观念,是汉代人将精神信仰与生活实用结合的艺术创造之一。


神龟载鹤形座青铜炉

神龟载鹤形座青铜炉,炉子口,承接炉盖,炉盖不存,器略变形。腹弧形内收成近平底。底座为一昂首趴伏状龟,上承一衔珠曲身展翅的鹤。炉腹饰一周宽凸带,带中间有一道弦纹,龟背中间有多个由两道弦纹构成的菱形图案。龟鹤齐龄,更是寓有同享高寿之意。仙鹤踏龟的造型更是寄予了人们对于长寿福禄的追求。


鎏金长颈青铜壶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大量酒器,有青铜壶、青铜鐎、漆耳杯、漆壶等。刘贺也好酒,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海昏侯国除诏书》中记载:“贺常与诸妻子饮酒”,也就是说,刘贺经常与其妻子儿子一起喝酒。在汉代,酒也是一种商品,可以买卖。汉代的酒之所以如此多,是因为汉代自文景之治之后,粮食增产,有足够的粮食可以酿酒。

展厅中,鎏金长颈青铜壶为酒水器,出土于酒具库。该壶表面鎏金,小口微侈,颈长而细,圆鼓腹,高圈足。颈部有一周宽带纹,宽带上饰一圈凸棱。其腹偏下,腹圆而鼓,重心较低,或为汉代投壶器具。投壶从射礼演变而来,《西京杂记》有载“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可见投壶在汉代的流行程度。

汉代与儒学

汉初治国,崇黄老之学,循无为而洽;汉武帝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成为正统思想,受到统治阶层的极大推崇,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至尊地位由此正式确立。儒教一尊渐成大汉风尚,传习儒学亦成街巷热谈。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及大量儒家经典,是为实证。


展厅尾端展出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复制件)

展厅尾端,呈现的一件刘贺墓主椁室西室出土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复制件)。孔子徒人图漆衣镜,衣镜整体呈矩形,正面为抛光镜面,背面为素面,四角与中部各有一半环状钮。镜框围在铜镜四周,镜盖在镜框内,有铜合页将盖板与镜框相连,可开合。其镜匣上绘有孔子及其五个弟子画像,图像两侧为墨书记载该人物生平及言行的传记。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复制件)

这是目前已知最早孔子形像。画像中的孔子头戴小冠,长须,着深色长袍,穿翘头履。体现了汉代“崇儒”的文化风尚,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文化转折的印证。镜匣四周边框用白色粗线条勾绘边线,分割出相对独立的空间,内绘神兽和仙人图案,如西王母、东王公、羽人以及白虎、仓龙、玄鹤、凤凰等。将东王公神格和图像的出现时间,由东汉提前到了公元前1世纪,为研究汉代神仙图像提供了珍贵的新线索。而为了进一步讲述,主办方还通过视频和详细图解解析这一文物故事。


展厅展板介绍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出土情况

对于引进海昏侯的展览,闵行博物馆馆长刘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今的观众,早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看展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汉服爱好者、集章爱好者、手账爱好者、文创爱好者……他们的观展需求也是多元化的,这就给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深耕展览内容的同时,在展陈方式、叙述角度上还得多花心思,多下功夫。“我们力求让每个展览都必须要有若干个可圈可点的亮点,这样,即便是在多年之后,观众回想起某个特展时,依旧可以津津乐道。”


神兽形青铜虡 海昏侯博物馆藏


鹿镇 海昏侯博物馆藏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4 吉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内容相关请联系Q:230098551